-
當前位置:
首頁
- >
資訊中心
- >
行業資訊
- >
中國“芯”未來:政策資本雙重驅動 聚焦中高端市場
中國“芯”未來:政策資本雙重驅動 聚焦中高端市場
瀏覽量:4857
類型:行業資訊
日期:2017-05-22 19:12:51
分享:
隨著我國智能硬件與設備的快速發展,市場對集成電路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,但目前我國對外進口依賴嚴重: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%,市場需求卻接近全球1/3,目前已連續四年進口額超2000億美元。與此同時,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仍處較低水平。想要尋求突破,中國企業該如何發力?一起來了解!
現狀:嚴重依賴進口,金額達2271億美元
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3425.5億塊,同比增長9.1%,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,連續4年超過2000億美元,而出口金額僅為613.8億美元,貿易逆差達1657億美元。
我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超過1千億美元,市場需求接近全球的1/3,但產值卻僅占全球的6%~7%。
另據海關總署和研究機構數據顯示,2016年我國進口原油3.81億噸,進口金額約達1164.69億美元。集成電路已超過原油,成為我國最大宗進口產品。
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指出,目前已有產能和計劃產能基本都集中在40-90納米階段,當這些產能先后開發出來后,將造成資源過度集中,出現結構性過剩的問題。
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總裁丁文武也建議,“各地在發展IC產業時,要避免遍地開花開工廠的現象,更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和一哄而上,形成泡沫。”
近年來,我國智能硬件和智能設備的快速發展,對集成電路的需求發揮了強勢拉動作用,因此形成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。
但整個產業鏈先進工藝嚴重匱乏,也導致中國市場對國外高端產品進口依賴嚴重,這對產品國產化和高端化進程提出迫切要求。
機會:政策資本雙重驅動,助推產業發展
隨著智能終端品類越來越豐富及普及程度越來越高,如今集成電路的使用將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機,它還會與智能家居、多媒體數據中心等行業廣泛結合。未來,對于集成電路的需求必將越來越大,其整體市場潛力非常巨大。
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明確提出,到2020年,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,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%,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增強。
移動智能終端、網絡通信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重點領域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。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,必要的投資強度無疑是極其重要的。
可喜的是,在政策、資本的雙重驅動下,過去3年,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速,行業內發生了近百起并購整合。中芯國際、紫光集團等中國龍頭企業已成規模,同時Intel、高通、德州儀器等國際巨頭也在逐步提高在中國的資本及技術投入。
未來:爭奪中高端市場,龍頭企業已發力
雖說近年由于市場需求上升拉動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,我國相關部門也在致力于加快芯片產業本土化進程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,仍處于進展緩慢的狀態,中國在集成電路領域還沒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和地位。
上海兆芯副總裁傅城表示,中國確實已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,但在核心領域缺乏競爭力,制造業有規模但質量不佳,技術上落后國際先進水平2-3代。
據了解,中國暫時還沒有進入全球前20位的IC企業,也沒有一個領域走到了最前面。因此,如今產業勢頭雖猛,但如何穩打穩扎在行業中深耕成了企業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。
不過,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17年迎來良好開局。數據顯示,1月份全球芯片銷量同比增長13.9%。
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,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,而國內相關公司也已開始通過各種方式“武裝”自己,以對抗外部的激烈競爭。如紫光集團旗下展訊通信在近日宣布與歐洲半導體公司Dialog建立合作伙伴關系;中芯國際預計今年啟動7納米工藝的研發,這是全球第五家表態研發7nm工藝的半導體公司。下一步,中高端市場將成國內企業的爭奪點。